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力推智慧農食創新永續

DTA數位轉型講座系列-農食系統數位創新,食力總編輯童儀展(左起)、好食好事基金...
DTA數位轉型講座系列-農食系統數位創新,食力總編輯童儀展(左起)、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合樸農學市集理事長陳孟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刊欣媒體總經理趙志恆、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首席顧問黃玉華,共同探討如何加速農業永續發展。 DTA/提供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旅遊餐飲業首當其衝,台灣尤以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影響最深,今年(2020)第二季營業額年減已達33%,嚴重衝擊食品產業鏈。為協助台灣農食產業永續發展,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昨(24日)特辦理農食數位轉型創新論壇,探討農食產業鏈導入數位創新的必要與機會,邀請食品加工製造廠、智慧農食專家,以及新創科技業者,分享數位科技導入經驗與成效,為台灣農食系統發展帶來新的解方。

加速「從農場到餐桌」數位創新論壇,由曾任卓越雜誌產業召集人,現為台北市英僑商務協會(BCCT)董事趙志恆女士擔任主持人。第一場討論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DTA)理事長陳正然、合樸農學市集理事長陳孟凱、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食力總編輯童儀展,共同探討台灣推動有機永續農食系統遭遇的困難,以及未來透過數位創新與轉型希望達成的願景。第二場討論則由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首席顧問黃玉華博士、金蘭食品執行長鍾淳仁、鮮湧企業總經理劉小菁、辰光能源科技總經理謝金展、沃德聯客總經理吳志煒,分享食品製造業者如何運用數位科技進行創新。

推薦

陳正然理事長表示,農業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國家有足夠與優質的糧食供應,才能確保人民的健康。推動農業數位轉型的目的其實是創造價值,藉由智慧科技讓產業永續發展,讓台灣的農食體系變得越來越好,建立食品安全的信任鏈。他語重心長地體醒:台灣農業最需要改變的是消費者與主管機關心態(mindset)的改變。因此要推動農業數位轉型的成功,關鍵不在農民,而在農業領袖人物觀念的改變,消費者思維的轉變。當消費者只想購買美觀的蔬果,而不在乎美觀蔬果的真正代價是農藥濫用與農藥殘留的環境與食安問題,就不可能發展生態友善農業。陳正然特別呼籲:消費者集體的力量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願意多花一點錢支持有機或生態友善農業,就可能改變整個系統。

致力推動有機智慧農食發展的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博士指出,過去農食系統追求的是工業化、標準化、全球化,盛行把「完整食物」等同於「幾種食品營養素單純加在一起」的「營養主義」。例如食品工廠為了小麥的保存,把最營養的胚芽拿掉,造成維生素B群及鐵質流失,因此長期吃工業麵粉的人易罹患腳氣病,麵粉工廠只好又添加B群。此外當我們把有溫度的農產品套用在製造供應鏈,信任很難被保留與傳遞。累積多年在台推動有機農食的跌撞經驗後,陳孟凱提出獨特的Business to Ambassador to Community(B2A2C)的模式,讓生態友善食材能透過社群消費者所信任的「大使」(Ambassador)被推廣。陳博士長期推動農食系統的短供應鏈,幫助建立友善與有機農產的信任,傳遞手作的人文溫度,透過數位創新工具把握農食數位轉型契機,讓消費者以社群成員的身份參與農食系統,建立有同樣方便但更安全的新選擇。

好食好事基金會是台灣第一個專注在食農領域的新創加速器。歐陽思菊執行長表示好食好事基金會是針對「食農科技」、「食農生技」、「創新飲食」或「永續食農」等四個領域的新創提供協助。歐陽執行長表示,基金會輔導的許多團隊本身是科技背景,試著讓農業透過數位科技獲得更好的品質與收成,一方面也協助農業貼近市場與環境需求,取得農業永續平衡發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與挑戰,食農新創業者更需調整營運體質及商業模式,才能永續經營。

長期關注飲食產業與文化的食力雜誌總編輯童儀展則提到,食品業與農業一直是比較穩定的產業系統,因為多年來都是在販售同樣的產品,產品變化不大、創新動能較弱。因此這次新冠疫情雖重創餐飲市場,卻也為產業帶來轉型的新契機。根據《食力》調查,疫情發生後有近8成民眾擔心外食的衛生安全,並期待餐飲業者能積極做出防疫行動。因此餐飲業者必須認知到疫情不會一時結束,當面臨這場回不了頭的戰「疫」,餐飲業者若不改變、就只能等著被淘汰。

在第二場討論的開場,DTA首席顧問黃玉華博士指出,從機會來看,全球人口有超過一半的人口住在亞洲,富裕的中產階級更都會集中在亞洲,因此台灣的農食產業應該掌握亞洲的機會。此外,由於數位科技的興起,傳統線性節點的食農生態系:也就是從農作物生產者到食品加工廠、再到餐廳或超市等零售通路、再到消費者手上,已經完全變成節點間高度互連的全新生態系。電商與送餐平台業者等創新服務,讓農業生產者或加工業者能跳過餐廳或零售通路直接鏈結到消費者,而餐廳也可直接跟農業生產者連結,以虛擬廚房方式扮演食品加工者的角色。因此台灣食農系統的業者應善用台灣的亞洲機會,與數位新創合作,善用數位科技帶來的新機會與可能性。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劉仲祥(左起)、沃德聯客農食智慧履歷系統總經理 吳志...
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祕書長劉仲祥(左起)、沃德聯客農食智慧履歷系統總經理 吳志煒、中華食品安全管制系統發展協會理事 謝金展、金蘭食品執行長 鍾淳仁、鮮湧企業總經理 劉小菁、刊欣媒體總經理趙志恆、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首席顧問黃玉華,分享食品加工製造業如何運用數位創新建立消費者對食安的信心。 DTA/提供

知名醬油品牌金蘭食品執行長鍾淳仁在座談中表示,金蘭2008年把全台第一瓶具備溯源管理的有機醬油外銷到日本,到如今導入智慧溯源、自動化監測與行銷科技等,數位帶給傳統產業新問題卻也帶來更多元化發展的新機會。隨著疫情衝擊與消費者生活習慣改變,金蘭已從傳統以B2B為主的商業模式,到現在必須適應數位環境直接面對消費者。例如美國許多餐廳因為疫情而關閉,傳統以銷售給中國餐廳為主的玻璃瓶大包裝產品,必須快速因應透過Amazon賣給終端消費者、適合宅經濟運輸的輕量小包裝。金蘭未來的數位轉型將以更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線上通路與行銷科技為主。

冷凍食品製造廠商鮮湧企業總經理劉小菁則分享導入物聯網與雲端應用的初衷:用幫自己孩子準備便當的心情準備每一道食物。鮮湧的母公司統鮮是新北最大校園團膳工廠,每天需供應20萬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食安責任重大。因此幾年前藉由設置新廠的機會,鮮湧導入了物聯網與雲端系統,針對食品製程中會影響食材口味與變化的重要因素(溫度、酸鹼值、水合性) 進行監控。劉總經理表示,身為一家傳統的食品工廠,這個現在還在進行式中的數位轉型旅程並不容易,但卻絕對是有成效的。透過中央廚房作業數位控管系統與資訊揭露,鮮湧得以從過去被動的末端食品檢驗,變成現在主動從產線的流程進行品質的即時控管與監測。劉總經理也針對希望啟動數位轉型工作的食品業者分享自身的經驗,認為最重要的是決策者的心態,是否真能體認企業導入數位科技進行體質提升的目的,究竟是以購買一套新系統,希望很快看到銷售業績的對應增加,還是藉由工具的導入,推動全公司成員對品質的重視,進而讓員工對自己工作抱持榮譽感,以及企業文化的建立。

負責協助鮮湧企業設計央廚系統、導入物聯網控管系統與雲端食品溯源系統的辰光能源科技總經理謝金展表示,自己和陳正然理事長一樣是農家子弟,對台灣的土地充滿感情。然而再好再健康的食材,在不符合食安標準的央廚進行料理,更可能產生病原菌的交叉感染。謝金展指出,台灣是科技大國也是美食王國,他相信若透過數位科技將中央廚房的透明資訊公開揭露,對不合格的食品工廠會產生進步的壓力,對台灣食安將有重要的提升效果。他期待看到台灣的食品工業與餐飲業者,能在數位科技助攻下創造價值,讓消費者、農民與食品廠這條重要信任鏈產生正面的影響。

專注開發雲端生產履歷應用的資訊服務業者沃德聯客也在辰光的邀請下參與鮮湧企業的專案,並且開發了一套農食產業專用的影音履歷系統。總經理吳志煒表示,沃德聯客本身為典型的資訊服務業者,對特定產業領域的專業掌握度有限,幸運的是物聯網硬體合作夥伴謝金展總經理本身有豐富的央廚設計與食安管控經驗,鮮湧企業又高度配合並針對製程與需求與他們團隊頻繁進行溝通,才能順利掌握廠商的需要開發適合的軟體系統。

主持人趙志恆結尾時引用哈佛商業雜誌最近一篇有關數位轉型文章的結語:數位轉型以人為本,科技為輔。(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more about people, less about technology) 。DTA也表示經濟部工業局今年將啟動數位轉型基盤建設專案,11月將籌組台灣產業的數位轉型聯盟,並針對不同產業舉辦一系列座談與交流活動,以深入了解產業在推動相關工作時在人才與資源方面的實際需要。

相關訊息都會公佈在DTA官網: https://www.dtataiwan.org/

A- A+

文章轉載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4894099

Copyright © 2018 by ScoreW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