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投資觀點看創生:利益均等、共享商機才能共榮與共創

6 月 30 日至 7 月 1 日於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以及嘉義文創園區舉辦的「台灣創生年會」中,主辦單位邀請地方創生團隊在萌芽、成長與成熟期中可能會有所連結的單位共同參與,除了前篇提到的政府協力、政策推動的能量之外,企業與影響力投資也從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從企業及投資觀點看創生」兩單元由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以及長期關注社會影響力與社會創新投資的樹冠影響力投資創辦人楊家彥擔任引言人,並邀請安侯建業永續發展顧問董事總經理黃正宗、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以及國發基金管理會副執行秘書蔡宜兼等人擔任講者,針對企業與投資方主要以何種角度切入與地方創生團隊合作,在商業利益與人文及永續發展互相碰撞時,團隊如何拿捏其中深淺,方能平衡利害關係人等之需求、同時亦達到地方創生的目的。

活水影響力投資:面對企業,地方創生必須具備「包容性」

「在地方創生這個議題上,企業通常做得太少、太短、太淺,因此從我們開始想做一些事情。」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於演講一開始嘗試校準大家對於「地方創生」的看法,他認為,台灣各城市、鄉里因長期處於少子化、高齡化、鄉鎮空洞化等狀態,因此想要革新的迫切感會是首要推動地方創生的動能。

「地方創生才會有城市的創新,我認為兩件事情是連結在一起的,我想我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對於地方創生與民眾的關係,陳一強下了這樣的註解;同時,他也以提問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思考,他問道:「地方創生的進程是什麼?地方創生是否有階段性、長遠的目標可以依循?」

活水影響力投資創辦人陳一強於演講一開始嘗試校準大家對於「地方創生」的看法,他認為,台灣各城市、鄉里因長期處於少子化、高齡化、鄉鎮空洞化等狀態,因此想要革新的迫切感會是首要推動地方創生的動能。
盧奕昕攝影

從經濟的角度切入,地方創生是一種以新方法解決舊問題的方法,但同時也必須兼顧「包容性」,所謂的包容性也就是要將利益關係人的「利益」均等的考慮進去,且得讓地方創生的產物具有高附加價值,「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增加附加價值、如何具有包容性的創新是重要的。」他再次強調。

第二個角度是從社會切入,所謂的社會包含社區的共榮與公共的治理,「我特別想談公共治理,它牽涉到很重要的架構問題,也就是作為地方創生的主導者如何與民眾共治我們的鄉里,」陳一強指出,一個地區除了可達到生存、生活等基本要件之外,也必須擁有足以永續發展的在地產業,方能滿足生計和生機,再一步步推進直到創造生命的價值與生態的循環,才能真正建立自給自足的地方生態圈。

「大家要有一個共識,今天你的社區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企業進來後它應該在什麼樣的定位,目標清楚才能促成良好的對話空間。」陳一強認為,企業進到地方創生領域,不能只停留在企業社會責任這一塊,進行社會倡議、擔任志工、捐助及採購都不是長久之計,最好的狀態是能夠透過育成、陪跑、投融資觸動共榮與共創。

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副執秘:國發天使可助地方創生向前第一步!

在投資方面,台灣創生年會邀請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蔡宜兼副執行秘書分享國發基金如何針對地方創生團隊進行投資,蔡宜兼提到,國發基金主要做風險投資,且比起私募基金來得更具有耐心,對於需要長時間醞釀、發展的團隊而言,很適合爭取國發基金的投資。

在投資方面,台灣創生年會邀請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蔡宜兼副執行秘書分享國發基金如何針對地方創生團隊進行投資。
盧奕昕攝影

「地方創生團隊與國發基金的合作主要透過『國發天使』計劃和疫情期間祭出的特別股投資案,」蔡宜兼近一步補充,天使投資最適合小型投資,只要團隊擁有天使投資人,且在三年內擁有 8000 萬以內的資本即可申請,「基於原則我們有資格限制,但仍會基於某些產業的特殊性進行審查;但如果對於地方創生團隊而言,第一檔不需要那麼多錢,我們還有一個叫做『綠色通道』,你的天使投資人注資多少、國發基金就也投資多少。」蔡宜兼說。

直至目前,國發天使也注資相當多台灣地方創生團隊作為早期資金,如長年深耕雲林養殖漁業,以魚電共生與科技飼養聞名「台灣鯛」便是國發天時注資的案例之一。

KPMG 安侯建業永續發展顧問公司:沒有商機,企業與地方難創生機

站在企業觀點,KPMG 安侯建業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認為,企業在地方創生議題上有生生不息的機會,KPMG 雖是會計師事務所,但多年以來也隨著國際間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意識高漲,而扮演新領域號召、策動以及推動社會影響力解決地方問題的角色。

左起:樹冠影響力投資創辦人楊家彥、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蔡宜兼副執行秘書、嘉威會計師事務所蔡佳峻會計師、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
盧奕昕攝影

「為什麼要地方創生?」黃正忠提出,對於 KPMG 而言,創新的社會參與必有其價值,若是地方創生沒有由貨幣、貨物、服務或是其他商業力量的推波助瀾,很難成為一穩定的生態系統,「如果地方創生走得太均一,那麼便難以蓬勃、繁榮且穩定發展,站在做生意的角度,我們希望地方創生可以更加多元。」

在談及「利益」的地方,地方創生團隊應創造一個平衡的生態系,黃正忠認為,當地方面臨「可活」、「不可活」兩問題時,勢必得考慮到經營、管理、商業模式如何進入正常經濟體興等問題。

「不一定要規模化,但想要養活一個鄉鎮也許仍需要穩定發展的條件,最終得回歸到東西哪裡來、哪裡去;人哪裡來、哪裡去;錢哪裡來、哪裡去等基本問題。」黃正忠解釋,若是拿起放大鏡去看「可活」與「不可活」這直觀的生存問題,地方創生團隊得捫心自問:你準備好接受鞭打了嗎?

因為利益是非常現實,很多地方創生團隊希望企業捐錢,但這種方法其實較不實際,企業應當成為穩定狀態中,促進貨物、服務、貨幣流動的重要元素,基本上奢想主流企業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出發點無條件支援是不可能的,還是得回歸到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否能有名、有利,讓企業可於其中成為關鍵性的角色。

黃正忠以致力綠電共享的新創陽光伏特加與台灣大哥大合作為例,他認為,陽光伏特加給予台哥大參與綠能的有利位置,同時也讓企業得以在這個議題上名利雙收、為企業開拓新市場、創造共享的價值,這不乏是一個良好的合作案例。

文章轉載自: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6628

Copyright © 2018 by ScoreWay. All Rights Reserved.